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消費對經(jīng)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2010年要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仍要實現(xiàn)GDP增長8%的目標,并明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應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加兩會的紡織界代表、委員認為,紡織行業(yè)在保證就業(yè)和社會穩(wěn)定方面的貢獻很大。紡織工業(yè)在解決民生問題中起到支撐和保障的作用,對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大意義。
去年,中央財政投入資金450億元用于補貼家電、汽車和摩托車下鄉(xiāng),以舊換新和農機具購置,減半征收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住房交易相關稅收等,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筆者認為,今年在繼續(xù)執(zhí)行上述政策的同時,*還需重視紡織服裝對內需的拉動作用,不妨讓紡織服裝也“下鄉(xiāng)”。
筆者認為,在后危機時代,紡織服裝能快速拉動消費需求。有一種有趣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稱為“口紅效應”。每當經(jīng)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直線上升。這是因為,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消費欲望會隨著人們口袋里的錢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當人們認為“口紅”這類比較廉價的消費品可以滿足他們的消費欲望時,就會掏錢購買。
就我國而言,服裝等紡織品與口紅不同的是,它不屬于“廉價的非必需品”,而是“價廉物美的必需品”。首先,人們的衣著消費是相對固定的,經(jīng)濟情況好壞與否都要穿衣戴帽;其次,廣大農村市場對紡織服裝消費而言是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紡織品下鄉(xiāng)會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因此,要擴大內需,不能忽略紡織服裝類消費的拉動作用。
通常,一個*的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占到50%~60%,有些發(fā)達*則高達70%~80%,我國與之相比還相去甚遠。200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為16.9%,靠消費拉動內需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