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的聯(lián)系林老師告訴你具體事宜電話微信同步:一五二00二七五七五八
既然了解了氣是一種生理功能現象,或病理反應,因而也就有邪正之分,虛實寒熱之別,更由于病因的不同,所以在機體內也就產生不同的反應?!端貑?/span>.離合真邪論篇》上說:"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署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于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這正是祖國醫(y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的道理,如天氣溫暖和平的時候,則經水之氣安靜,假如天寒地凍,人被寒耶所侵,則血氣凝泣不暢,如天署地熱,人被熱邪所乘,則氣血沸騰而漾溢,如果天氣忽然發(fā)生暴風的時候,人被虛風之邪所侵,則經脈就像波浪的涌起。這些不同的病理現象,在針刺時的反應上,也各不相同。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因此就必須分析詳辨之后,根據著不同的病理反應,給以不同的刺激手法-補瀉。補瀉簡題,因限于本文主題的范圍,不多涉及。今將辨氣的具休原則方法,分述于下:
1.正氣
正氣即"谷氣",或日"真氣",亦稱"精氣。"當下針之后感到針下不緊不松,不吸不頂,不急不澀,乃徐徐而和緩如棉。即所謂"谷氣來也徐而和",此經氣來復之象?!端貑?離合真邪》篇上說:"真氣者,經氣也…瀉之則真氣,脫則不復,邪氣復至,其病益觸。"當此之際,一補即實,一瀉即虛。陸淵雷《傷寒今釋》上說:"利用正氣以治病,為中醫(yī)治療法之大本。"故日應酌情補之,慎不可輕易妄瀉為要。
2邪氣.
①實類:《素問.通評虛實論》上說:"邪氣盛則實。"凡是邪氣旺盛而充實的.在下針之后,多感到緊束其針,使之不得捻動。即所謂"邪氣來也緊而急"。寒邪則兼見吸針內入,熱邪則反見有頂針外出之意,濕之邪則見緊無束意,而反旋轉流利,濕重者更見有在針孔處液體外溢。風邪則緊中帶緩,在針體周圍多見紅暈而突起,或如豆瓣復置。凡此種種,或兼見,或獨現其一者,雖癥現虛象,當補之侯,必應先瀉其邪,而后補之,即所謂祛邪以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