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現復雜形體時,常常將其概括成簡單的幾何體形體去理解和分析,目的為舍棄細節(jié),從大處著手便于掌握整體關系。因此常從石膏幾何體素描入門,由淺入深地便于理解和學習,它是學習和發(fā)揮素描基礎技術的一個重要基礎階段,提高認識和總結經驗的階段。初學時常出現以下的錯誤,那么怎么學習素描呢?應多注意避免哪些呢?
?
一、“散”和“鐵絲線”
(1)“散”是構圖的問題,物體間缺少聯系,孤立存在。構圖中還要注意“空”和“滿”。物體太小太集中,就會造成畫面的“空”;而物體太大、太散,畫面就會“滿”,甚至畫面會“裝不下”物體。
(2)“鐵絲線”是強調物體外輪廓的問題。
@糾正方法:
(1)構圖時把所有物體的整體組合外形找準,注意物體間的聯系、物體的大小和居于畫面中的位置。
(2)在表現物體時,樹立素描的體面觀念,加強觀察,采用塑造不同的“面”表現物體周圍墻面或桌面的關系,而不是用反復等粗的輪廓線勾出物體的外形。輪廓是由不同面的轉折而形成,形體是通過明暗對比出來的各種不同色調。
?
二、“歪”“糊”和“虛”
(1)“歪”是因起稿不嚴格,手不穩(wěn)造成的。物體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對稱物體的重心,在其中心垂直線的位置上。垂直線畫不垂直,就會使物體重心不穩(wěn),產生“歪”的錯誤。
(2)“糊”和“虛”除了是因為手不穩(wěn),線條表現沒有力度,以至于邊緣“糊”不肯定外,也有主觀地認為,越是立體的物體和后面的物體,形體的邊緣越虛。
◎糾正方法:
(1)起稿時,左右兩邊要同時表現,盡量使用長直線,一根不準就用多根起形,通過練習漸漸減少起形線條,且盡量畫直。
(2)物體的邊緣“糊”和“虛”,則需中鋒行筆,用有力度的線條準確而肯定地刻畫物體邊緣,明確其形體關系。多觀察、多分析、多感受物體,不受錯誤的主觀影響,客觀地表現物體。
?
三、“大”“平”和“板”
(1)透視面過“大”。初學時常會把物體的側面畫大,這是由于對視覺透視縮變現象理解得不夠,主觀地認為,側面沒有那么小,沒有完全按照客觀整體觀察的結果去表現,容易受生活中的習慣所影響。
(2)“平”和“板”是過渡的灰面或暗面,表現的層次單一,過于簡單化,物體的色調表現不充分,嚴重缺少變化和過渡色調。
◎糾正方法:
(1)認真學習透視的基礎知識,掌握透視變化的規(guī)律,嚴格掌握比例關系,客觀地表現物體。
(2)準確找到物體的體面色調,注意排線的輕重、層次和過渡,控制好手的力度,由深到淺地畫出物體的各種不同色調。
?
四、“灰”“亂”“碎”“花”和“臟”
(1)“灰”常是物體受光部的色調畫“過”了,受光部與背光部沒有拉開,明暗對比的觀察不足所造成的。
(2)“亂”“碎”“花”和“臟”,這幾個問題常同時出現,主要是在表現色調時排線產生的問題,沒有根據物體不同的體面排線,而是東挑幾筆西挑幾筆,線的變化角度也多。線條短而碎,力度太強銜接不自然。同時由于繪畫表現時,手與畫紙摩擦也容易產生這些問題。
糾正方法:
(1)調整強化物體的明暗交界線部分,提高物體受光部的亮度。在素描步驟的初步造型階段,就應該綜合整理出物體的整體印象,找到物體的主次部分,在表現中嚴格按整體和主次的要求進行,并及時作出調整。
(2)排線的目的是塑造不同的“面”,從而表現物體的“體”的關系。利用好疏密變化的長線條,明確表現物體不同“面”的變化。
?
五、“膩”和“悶”
(1)“膩”的直接原因是過多使用較軟的鉛筆用側鋒表現。
(2)“悶”把物體暗部主觀理解成無光影響,加深加重了暗部的關系,色調單一且偏重。也可以說畫“平”或“板”了。
◎糾正方法:
(1)在調整整體這步時使用較硬的軟鉛,用有力度的中鋒行筆調整畫面,線條明朗有力度。
(2)理解光源對物體的影響原因,多比較暗部的層次變化,注意物體暗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把物體暗部表現得通透并且色調有變化。
?
六、“主次”“虛實”和“空間”
多個物體組合的畫面中,“主次”“虛實”和“空間”的問題常交織在一起。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觀察和局部表現造成的。不管多復雜的畫面組成,物體都會有前中后的關系,在表現時就會有側重點變化。
@糾正方法:
準確把握畫面的焦點,主要的對比強,次要的對比弱;前面的對比強,后面的對比弱。前后表現需明確。
除此之外,在物體的質感表現上也易產生問題。比如石膏和棉花都是白色,但質感完全不同。在表現時如果只是形把握準確了,但質感不對,畫面同樣是嚴重欠缺。出現這個問題的關鍵多在于,物體的明暗色調對比不準確。需要多觀察色調的對比,準確表現出各種色調的對比關系。
?
在素描表現中,很多問題常常會交織在一起。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先找出*的問題,從大處著手,逐步依次地解決。不要想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欲速則不達。素描的學習和進步需要長期的堅持和訓練,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