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該如何上?*作為*階段的一個過渡年級,在語文教學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尷尬”之處。如識字與閱讀、說話與習作等等都讓很多*的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教學。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guī)碚Z文教學方法。 ?
語文教學有效方法 ?
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整。[2]
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化。 ?
如在教學《花鐘》時,由于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
*閱讀教學 ?
1.加強朗讀指導 ?
(1)重視示范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自己示范朗讀,也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領讀。 ?
(2)朗讀要體現(xiàn)層次性。每一次朗讀的要求、朗讀的目的都應該有所不同。如,*課時,要求學生能夠讀得正確、流利,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讀得有感情,能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能真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3)重視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無論是教師示范朗讀,還是學生領讀,都應該提出明確的聽、讀要求。如,認真聽,進行及時的評價。實踐證明,認真傾聽才能進入情境,才能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
(4)要考慮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
2.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 ?
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生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沒有方向性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xiàn)審美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
3.要留給學生自己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 ?
4.加強默讀的指導 ?
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有利于思考。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做到讀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提出疑問。默讀課文時,教師要對學生提出默讀的要求,讀完后,還要讓學生交流感受。 ?
*作文教學 ?
一、激發(fā)作文興趣,培養(yǎng)寫作欲望。 ?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是關鍵,趣味是先導。新《課程標準》也指出,習作起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就會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主動精神。這時他們就會把作文看作一種愉快的學習活動,寫作時大腦就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使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中年級是學生學習習作的起步階段,課標已經(jīng)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此時教師要在教學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積極的生命互動,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樣起步作文,讓孩子覺得作文并不可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寫作熱情。 ?
此外,教師用批語贊賞學生,用成果激勵學生,把學生寫的好的文章或有進步的同學的文章讀給全班聽聽,或貼在作文欄內展覽,或投稿到學?!凹t領巾廣播站”,或寄給報社發(fā)表……讓學生的好作文得以較廣的傳播,這樣,他們就會興致盎然,從而增強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 ?
二、加強方法指導,豐富寫作素材。 ?
學生初始學寫作文,總把作文看得十分神秘、感到腹中空空,無以下手。針對這種情況,教學時應先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并不是難不可“攀”的。然后再結合學生作文時遇到的實際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癥結,耐心指導,幫助學生審題,選材、組材,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消除作文的神秘心理,克服畏難心理。 ?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那么作文中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閱歷而*生由于年齡小,對社會的認識膚淺,生活的接觸面也窄,作文的題材自然也有限。一部分學生感到作文難,并不是他(她)不會寫,而是難于沒有東西可寫,好不容易寫出來的作文也是無病呻吟。由此可見,要引導學生克服作文的畏難情緒,解決學生的生活源也是必需的條件之一。本人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認識生活、積累素材。生活處處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比如,教師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由于學生天天和教師在一起,往往對這些感人事跡習以為常。如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美呢?一次作文課,我先告訴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的作文內容是寫一位我們學校的老師,你認為哪位老師值得我們寫呢?他(她)的什么事跡值得我們寫呢?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表意見。”開始,只有幾個學生能說上老師們的二三事,多數(shù)學生側著腦袋在想,可就是想不出多少有價值的內容。后來通過啟發(fā),學生們一個個豁然開朗,隨之舉手如林,如數(shù)家珍地列舉了一樁樁老師們的感人事跡。材料選好了,一篇《記一位辛勤的園丁》的作文也就輕松完成了。其次是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春天到了,可以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讓融融春意撥動學生的心弦;活動日,可組織學生走街串巷,看一看五顏六色的廣告牌,品一品琳瑯滿目的商品;課余時,可鼓勵學生動手栽花澆樹養(yǎng)小動物……總之,多讓學生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有利于積累習作素材。再次是在假期內有計劃地布置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來;用心去體驗,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真實的情感寫出來。通過以上途徑,學生有了豐富的原材料,生產“產品”也就不會勉為其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