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理論體系是什么
會計理論體系,又稱為會計理論結構、會計理論框架,是指研究、揭示會計實踐活動的各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理論的有機整體。它由會計理論研究內容所構成,而構成會計理論研究各項內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形成了以下幾種觀點:
1.以會計對象為邏輯起點的理論體系.
這種理論體系將研究會計對象及其內容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我國自新*建立后形成了具有統(tǒng)治地位的一套會計理論模式。其邏輯結構內容為:
會計對象→會計本質→會計職能→會計任務→會計制度→會計程序和方法
這種觀點的基本理論依據是:會計對象是會計核算與監(jiān)督的內容,以會計對象的特殊性及其規(guī)律性的研究作為起點,進而研究會計本質、職能等一系列會計基本理論問題。會計工作內容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內容。會計對象 (資金運動)質的特征和量的規(guī)定性決定著所有的會計理論,它是構成會什理論體系本源的范疇。因而會計理論體系是反映會計對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疇、判斷、推理的體系,會計對象決定著會計目標、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等,是會計理論體系中本源性的抽象范疇,它理應作為會計研究的起點?! ?.以會計目標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理論體系.
這種理論體系將會計目標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即先明確會計工作、會計理論是為了什么而工作、而研究,從而研究整個會計理論的各項內容。這是西方*比較流行的一種會計理論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會計理論界也有較大影響。其邏輯結構內容為:
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具體準則→會計方法與程序→會計實務
會計目標是會計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會計系統(tǒng)內部的一切機制如會計運行機制、會計協調機制、會計信息反饋機制等,都圍繞著會計目標而發(fā)揮作用,因而會計目標決定會計對象、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程序。
3.以會計假設作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理論體系
這種觀點認為,會計假設是人們進行會計工作的前提,會計工作、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等都是建立在一套假設的基礎上。美國會計學家W"A.佩頓(W. A. Paten)在《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現代會計不但需要在許多場合運用估計和判斷,而且整個結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一般假設的基礎上,換句話說,要有一些基本前提和假設支持會計人員對價值、成本、收益等等作出特定結論,否則這些結論將難以成立。其邏輯結構內容為:
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具體準則→會計方法與程序→會計實務
4.以會計本質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理論體系
這種觀點認為,會計本質是確定和解釋會計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從會計本質著眼,確定會計的科學屬性,進而研究會計職能、作用及任務,再進而研究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等問題。其邏輯程序及內容為:
會計本質→會計職能作用、任務→會計對象→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及程序→會計實務
這一觀點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流行于我國會計理論界,被廣泛運用。
標簽:會計理論體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