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話該怎么注意分寸
?
? ? 一個善談的人,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交際場合,抑或是在情場上,都能如魚得水,步步為“贏”。一個說話有分寸的人,會根據(jù)自己及周圍人的身份,根據(jù)不同的場合,適當考慮措辭,做到 言之有度。說話有分寸的人懂得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哪些話應該說,哪些話不應該說,怎樣說話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效果。
?
? ? 說話的分寸不可小視,它甚至可以決定人一生的成敗。
?
? ?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之后,開始論功行賞。群臣們彼此爭功,爭論不休,討論了一年還沒有結果。
?
? ? 漢高祖劉邦極為贊賞蕭何,認為蕭何功勞大,就力排眾議,封蕭何為侯,給蕭何的封地也多。群臣心中不服,又不好頂撞劉邦,都在私底下議論紛紛。
?
? ? 好不容易封爵受祿的事情終于塵埃落定了,諸位大臣又對各自排位的先后起了爭論。劉邦雖然在封侯爵時已經偏袒過蕭何,但是這次英雄謀臣排名次,他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可諸位大臣意見不 一,爭論很激烈。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攻城略地,屢戰(zhàn)屢勝,曾受傷七十多次,功勞大,他應當排*。”
?
?
? ? 劉邦很為難,既想讓蕭何排*,又不想逆了諸位大臣的意思,可是諸大臣卻看不出劉邦的為難,依然堅持己見。這時候,關內侯鄂君看出了劉邦的心意,于是就順水推舟,上前說道:“曹參雖然有 戰(zhàn)功,但那只是一時的功勞?;噬虾统酝鯇?年間,他經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每次都是蕭何從關中派人來填補我軍戰(zhàn)線上的缺漏。楚軍和我軍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時常缺糧,也是靠蕭何的幫 助,軍中糧晌才不至于匱乏。還有重要的是,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得以順利接濟皇上,這些都是萬世之功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又能有什么影響?你們又憑什么 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曹參第二?!?
?
? ? 關內侯鄂君的這番話說到劉邦的心坎里去了,劉邦聽后很滿意,連連稱好,于是下令把蕭何排在首位。鄂君也因此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他應得的多了近一倍。他憑借著自己察言觀色 和能言善道的本領,享盡了榮華富貴。而那些固執(zhí)的大臣,說話時不懂得掌握分寸,惹得劉邦不滿,從而對自己的仕途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
? ? 生活中,我們應該將說話的分寸重視起來。說話沒分寸,一言不慎,就會得罪朋友,引發(fā)極為尷尬的局面。
?
? ? 有個人請客,看看時間都快到點了,還有一大半的人沒有來,他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語道:“怎么搞的,該來的客人怎么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 人了!”于是有幾位便悄悄地走了。
?
? ? 主人一看這種情況,更著急了,便說:“怎么該來的不來,不該走的卻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聽,心想:“不該走的走了,那我是該走的v!”于是又有幾個人離開了。
?
? ? 主人更是感覺莫名其妙,又對著那些剛剛離開的客人的背影說道:“我又不是說你們!”這話一出口,后剩下的那些客人心想:“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們了。”于是也起身走了。
?
? ? 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別人聽了也會很舒服,從而增添對你的好感。如果說話沒有分寸,對人出言不遜,當著眾人的面揭人短處,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 ,就很難贏得別人的好感,甚至會導致和同事關系不睦,和朋友之間的友誼維持不下去,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圈子。這樣的人緣怎能取得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