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父母教育觀等等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父母教育觀 ?
1?獨立意識 ?
從孩子出生起,家長就應(yīng)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畢竟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要想讓孩子未來更加優(yōu)秀,獨立是生存的一種技能。 ?
?
2 選擇能力 ?
人的一生需要做很多的選擇,具備果斷的選擇能力,才能夠幫助孩子成人之后,在大事情面前的果斷態(tài)度。 ?
3 禮貌待人 ?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從小就應(yīng)該知道禮貌待人的道理,千萬不要讓孩子任性地與別人相處,這樣性格的形成會讓孩子長大之后被人群孤立,做一個禮貌的人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
父母必須要懂的教育理念 ?
1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xùn)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說過,也只是長輩們。他們或許會說“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長”……這些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對嗎?這需要我們?nèi)シ此肌? ?
要做駕駛員需要到駕校學(xué)習(xí)3個月才能拿到執(zhí)照,而要做父母3個月能學(xué)會嗎?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jīng)過專門訓(xùn)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lián)系,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chǎn)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xiàn)的,沒做成的都轉(zhuǎn)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一本《哈佛女孩?q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yīng)。父母的過度關(guān)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稉P子晚報》的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么會有成長呢?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聯(lián)合國兒童憲章》規(guī)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guān)注的焦點是學(xué)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xué)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chǔ),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guān)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父母們慣有的家長概念在英文中其實是個貶義詞,含有“家長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須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dǎo)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
2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中學(xué)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guān)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張家港×校一位*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復(fù)習(xí)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么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并把音量調(diào)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于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不需要講話。身教遠大于言教嗎。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yǎng)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出版社協(xié)會做了一項調(diào)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 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看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
學(xué)習(xí)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xué)習(xí),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
家長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
1 父母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看到孩子在心理上成長、成熟的那一面,雖然還不夠完善還帶著許多幼稚,盲動的色彩,因為孩子們畢竟是感情用事成份居多,缺乏道德與法制的意識,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足、自我控制的理智水平也差,這許多不利因素影響他們的獨立自主,尚未達到做個真正的成年人的水平。然而支流就是支流,孩子們的主流是他們正處于成長成熟的過程中,連上帝都允許青年人犯錯誤,何況父母們呢? ?
2 在父母們關(guān)心的前提下,對孩子們成長的種種表現(xiàn)給予肯定,肯定合理的因素;鼓勵、鼓勵他們要自主自強地行事;尊重、尊重他們的人格和隱私;信任、信任他們會上進、會在成年人的幫助下完善自己;引導(dǎo),引導(dǎo)他們在迷失方向時,拉著手幫他們走出誤區(qū)??傊菬崆榉鲋⒎e極引導(dǎo)。自然,能如此對待子女的父母親一定是平等地位和朋友關(guān)系,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給他們發(fā)言權(quán),給他們辦事的責任,不是無窮的憂慮或不停的數(shù)落使其無所措手足。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需要有個過程,而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或更新是關(guān)鍵性的因素。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是綱與目的關(guān)系。 ?
3 孩子大了迫使父母必需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而社會大背景的急劇變化則迫使家長調(diào)整教育觀念,從人的一生在不同階段的心理需要的變化看,兒童時期需要親人的撫愛,青少年期則需要友誼,因此父母親與子女關(guān)系應(yīng)是平等的朋友關(guān)系,民主一點、寬松一點的氣氛會更和諧、溫暖,容易使兩代人溝通思想,過份保護溺愛會使孩子任性、自私,厭煩。而過于苛求只有使孩子對父母敬而遠之,將自己的心扉緊緊地關(guān)閉起來。 ?
家長改變教育觀念的方法 ?
1:將注意力引向觀念背后的目標或意圖。 ?
? 懲罰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 當孩子被懲罰時,他們的焦點在自身的行為呢,還是在自己的遭遇上? ?
? 被懲罰后,孩子會自覺地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行為呢,還是更多地考慮如何逃避懲罰? ?
? 如果懲罰沒能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那家長懲罰孩子的意圖到底是什么? ?
2:用意思相近但含意不同的新詞來替代觀念陳述中所用的字眼 ?
? 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說“管教孩子是必需的?!被蛘哒f“合適的引導(dǎo)能使孩子自覺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
注: 負面陳述→正面陳述 ?
? 當下渴望→內(nèi)在需求 ?
? 消極評價→積極欣賞 ?
3:將注意力引向觀念的(正面或負面)影響,或由觀念所定義的總結(jié)如何改變(或加強)觀念。 ?
? 心理研究表明,當孩子被懲罰時,其心理會有兩方面的發(fā)展傾向:要么會變得更加叛逆反抗,要么會變得逆來順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怎樣呢? ?
4:分解觀念的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從而改變(或強化)由觀念所定義的總結(jié)。 ?
? 當孩子遭受懲罰時,你覺得孩子會如何規(guī)范和改善自己的行為? ?
? 懲罰會使孩子的行為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
? 你認為使孩子可以接受的懲罰是怎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