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武術(shù)中有不輕易外傳的內(nèi)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心意拳被稱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稱為看山門絕技。近日拜讀《少林與太極》 9 李先生《心意拳與心意把》一文有諸多不同看法,就本人練習(xí)少林心意把心意拳 30 余年之體會,談幾點粗淺看法,以拋轉(zhuǎn)引玉,并請行家指正。
一、心意把心意拳之區(qū)別
少林寺心意把與心意拳是不同的兩種拳法,不能混為一談。
1 、心意把:心意把沒有十二大勢,而是只有一勢,此一勢又有左拳右拳之別而為左右勢,由此左右勢化出十二種變化,而起落把勢皆一樣。少林寺心意把是把一勢多次重復(fù),配合發(fā)聲,在起落、飛縱、翻身、內(nèi)氣運使等方面配合變化的一種練內(nèi)、外功的方法,能迅速提高內(nèi)力、功力、爆發(fā)力、技擊水平的古傳功法,而不是一趟十二大勢的拳法。
2 、少林寺心意拳:
少林寺心意拳被已故行正方丈稱為拳中之王,歷代高僧一向秘持不肯輕傳,本人研習(xí)少林寺武術(shù)多年,研習(xí)過名稱不同的心意拳。其內(nèi)容雖不相同,但其風格大體一致。如少林寺貞緒方丈之外甥柴宗漢老拳師所傳的心意把心意長拳,寂聚大師后代吳山林師爺所傳的心意拳,已故少林寺初祖庵行夏大師的心意拳,其套路相近,而以吳山林大師的較為完善。其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如下:
少林寺心意拳共有三段,*段以左蓋右打為主,重在訓(xùn)練出拳速度、力量及蓋打技術(shù)。第二段重在練習(xí)攔打(外攔掠手)連環(huán)打、斬截挑領(lǐng)諸法,其特點是架勢古樸,多次重復(fù),而且有雙恨腳、沖天炮、望眉攢加反背攢心炮諸動作,有猛虎之威猛,并非有雞、猴、鷹熊之形態(tài),與河南流傳的心意六合拳無相同之處,從勢法、發(fā)力特點看皆是不同的兩樣拳法。與心意把也大不相同,其雙恨腳與少林寺大洪拳相同,其裹邊炮與少林寺炮拳相同。其步型以弓步、丁步為多,其出拳大多配合上步或退步,并是一手防,一手攻,招招實用,勇猛激烈,發(fā)力順達。其上法特點是連環(huán)打法,連環(huán)步法,勢勢連環(huán),偶意深刻。與寺外流傳的心意六合拳大不相同,決不能混為一談。
按老拳譜所示,心意者虎拳也,以取猛虎之威,以心意氣之貫通,非像虎形而取其威意也,與目前行意門的心意拳有巨大之差別。
二、少林寺心意拳、心意把之源流
據(jù)多種文獻資料記載,心意拳和心意把皆為少林祖師達摩大師所傳。當時所傳究竟何樣已無法考證,寺內(nèi)老禪師口傳心授歷代相傳,各代有增減,寺內(nèi)有記載的最早有關(guān)心意把心意拳之根據(jù)是明代重修毗盧殿之記載及殿內(nèi)地面上之腳窩為寺僧練心意把、拳所造成,可知此種拳在明代已大盛,其起源當早于明代,而六合心意拳之著名拳師姬龍平生于清代,故少林寺心意拳決非姬氏所創(chuàng)不言自明。
三、少林寺心意拳與姬氏六合心意拳名稱及風格特點大不相同。
1 、名稱意義之不同:
少林古拳譜論心意拳時曰:“心意二字指心使于目,氣使于心 “““ 又曰:“心意者虎拳也 “““ ”。非常明顯地表現(xiàn)出心意拳是虎拳,少林古譜在心意通臂和參中曰:“心意者虎形拳也,虎身大力猛,遇物則直撲直上,故勢大而力猛,通臂者,猴拳也,猴身小而力弱,常有被吞之患,故遇物則左移右閃。”故心意拳主要風格象型為虎拳,又取猿猴之騰挪移閃,并非有鷹、熊、雞、燕、猴等之勢。與河南流傳的心意六合拳不同,少林古譜詩曰“通臂名移閃,心意號騰挪,遠來接取便,進來遭不著,密云遮日月,總為妙術(shù)多。”河南心意六合拳又名守洞塵技,其心意拳譜與少林寺心意拳譜也大不相同,故硬說成是一種拳法實為牽強。
2 、拳理拳勢之不同:
少林心意拳是三段的拳法,主要取意虎威,勢法古樸,講七拳,少林古譜論曰“心意拳譜”七論曰:“心意拳論,何為拳論,總心意一動,渾身俱動。”講心意六字:“攢、撲、裹、束、挑、領(lǐng)。”六字,又論為“七拳名曰斬、截、裹、束、挑、領(lǐng)”,而心意六合拳則為守洞塵技,它以模仿十種動物之形態(tài)而演變?yōu)槿?,心意門人稱真形。真形者,雞、龍、虎、蛇、燕、鷂、馬、熊、猴、鷹,以鷹熊兩藝為本,鷹形專司進攻,熊形專司防守 “““ ,身成六勢即: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包頭、雷聲(見李先生在《少林與太極》 92 年第二期《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論》)一文中列舉了 22 個單勢名稱及心意六合拳的發(fā)力勁道:“蹲、涮、搖、擰、插、踩、撲、裹、束、決之十勁”,顯而易見,與少林寺心意拳理、拳勢大不相同,少林心意勢法古樸簡便,而守洞塵技較為復(fù)雜,如果說守洞塵技是由古樸心意拳發(fā)展充實而成,倒有其可能,而決不會由完備而退回古樸之簡練也。
3 、源流及拳譜之不同:
( 1 )少林寺心意拳源流。
心意拳為古老拳譜。據(jù)多種拳譜記載,為達摩祖師見眾僧體弱而傳授的健身的法門,為心意拳的雛形,后代增益變化,但仍保持有勢法簡單,拳意深奧,風格古樸,技法高妙之特點。寺內(nèi)老禪師皆言為達摩祖師所傳。形意拳著名大師孫祿堂在形意拳學(xué)一書中自序?qū)懙烙噘p聞吾師云:“形意拳創(chuàng)自達摩祖師,名為內(nèi)經(jīng),經(jīng)宋岳武穆王發(fā)明。當明清初之際,有浦東諸馮人姬公先生諱際可字隆風,武藝高超、歷經(jīng)有年,始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譜數(shù)篇,融會其精微奧妙,后傳授于曹繼武先生……”孫先生為形意門嫡傳弟子,所言當屬不虛,達摩不會拳之說實為牽強,此說為形意拳源流術(shù)及姬先生小傳并未說姬先生創(chuàng)少林心意把拳之說,李先生是將心意與形意混為一談了,此其一。少林心意拳與心意把亦非一種拳法,李先生把少林寺心意拳與心意把混為一談,是認識上的偏頗,此其二。
少林絕技并非之心意拳、心意把,尚有炮拳和眉齊棍。炮拳可加把合練,心意拳中則無加把之傳授,但有炮拳之動作。因此可知心意拳是少林寺古傳拳法、心意把是與其并行的練內(nèi)力、發(fā)力技擊運便的功法,不能混為一談。
( 2 )六合心意拳源流:
據(jù)六合心意拳譜記載,原名《守洞塵技》拳譜,該拳譜是否如李先生所輪之《心意六合拳》。“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論”文中所說,河南心意拳又稱為“守洞塵技”六合拳,心意門似為相同拳法,不知是李先生有誤把原六合心意的心意二字提在前面,而成為心意六合拳,或是兩種不同拳法。
守洞塵技是山西祁縣戴文俊家傳。并為論及其源流,至于戴文俊是不是形意大師曹繼武先生所傳之弟子戴龍邦,有待于進一步考證,形意大師孫祿堂先生在前述《形意拳學(xué)》一書自序中以言明形意之源流,不再贅述。“到了元明兩代因為無書籍幾乎失傳。姬隆豐游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傳形意拳。”因此戴文俊另有其人,六合心意拳和形意拳非出一源?;蛘叽魑目〖仁谴魑浒?,其師承是形意拳姬隆豐之弟子曹繼武,其六合心意拳是后演變?yōu)樾我馊?。但不論二者是哪一種其源出少林,非姬隆豐所創(chuàng)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兩大師所言當與事實無誤,此為形意源流,未提到心意之說。從另一方面論之,如果為姬先生所創(chuàng)之拳法不會不立宗派,更不會不告訴弟子,因此,可以說孫祿堂大師所言形意拳源流是有根據(jù)的,李新民先生所論姬隆豐創(chuàng)心意六合拳之說是根據(jù)不足的,將少林心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混為一談是很牽強的。
近讀祁縣武協(xié)會長曹繼植先生大作,論及形意拳歷史,其拳譜和岳飛大將牛將軍有關(guān),原為六合心意,后因故改為形意拳,此亦為形意拳源自岳飛提供又一論證(見曹繼值論形意拳源流之章)。
由此可見,形意心意源自達摩,*于岳飛是有據(jù)可考的。源于姬氏無文字資料記載其與形意門諸大師所言相違,理論證據(jù)不足。
那么六合心意拳既然和少林寺心意拳不同,是否和心意把相同呢?事實是絕不相同的,據(jù)“守洞塵技”拳譜所論,其內(nèi)容分為技擊部分和六合心意拳內(nèi)功。技擊部分:如李先生概論說說有十二大勢講心意四把錘,身體講雞形、熊形、虎撲、鷹捉、收縱、如虎轉(zhuǎn)、如梭龍、牛捏頭、猩猩豎身,猿之縱靈,野貓縮頂?shù)热硎蜗蟆?br />
其內(nèi)功部分主要是丹田功,講開丹田、分丹田、豎丹田、合丹田、還丹田、養(yǎng)丹田等。以四把為基本功,其勢又分為單把、雙把,講熊膀之勁。而少林寺心意把則講氣自丹田而起,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fā)而為聲,聲隨手起,手隨聲落。講起如舉鼎,落如分磚,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講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一勢通百勢通。故心意把只一勢,雖有左拳右掌之別,左、右勢及下肢動作基本相同,此即以簡代繁其十二種變化只是變化起落把前之動作,其把位起落動作皆相同。因此從內(nèi)容到風格及練法與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硬把毫不相同的拳法說成一樣顯為牽強。
從拳譜上論之也大不相同。六合拳之大致內(nèi)容以如上述,少林寺心意拳拳譜則講心意六字勢將起撩陰、落拂眉、猛風擊水有拳像,浪浪相隨莫遲疑……心意一動物必落,莫驚意去響連聲。心意通臂拳中則論曰“通臂名移閃,心意號騰挪,進來皆取便,遠挪遭不著,一氣通天地,兩氣隔山河,密云遮日月,只為妙術(shù)多。其形象則講,勢如虎撲,把上鷹捉,身如猛虎,矯如猴形,蜇龍升天,老鷂鉆林……。顯而易見與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
李先生把少林拳把十要法作為少林心意拳譜,是把十法和心意拳譜混為一談了,其十法是少林拳術(shù)之法,形意門有此十法,只能證明心意大師承認心意拳源自少林是由達摩祖師內(nèi)經(jīng)發(fā)展而成之論有據(jù),而決不能證明少林寺心意拳把為形意拳化出,更不能證明和六合心意拳是一種拳法。
故曰:六合心意拳最早論述是源自山西祁縣戴文俊家傳其拳譜為守洞塵技,而少林寺心意拳收心意把為少林寺內(nèi)部絕技,有悠久之歷史,相傳為初祖達摩大師所傳,歷代高僧增補發(fā)展變化而成,六合心意拳又稱由形意大師基隆豐所傳,姬為明末之人,當時少林寺已有后大殿,苦練心意拳執(zhí)腳窩以形成,故決非姬隆豐所創(chuàng)為有據(jù)。
綜上所述
1 、少林寺 心意拳與心意把是不同的套路,與六合心意拳不同,雖出于一源但不是一流。
2 、根據(jù)形意著名大師孫祿堂等人所述,形意拳源自達摩祖師、由宋代岳武穆發(fā)展成熟,著名人物有姬際可,戴隆邦等人。其拳路內(nèi)容與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大不相同。
3 、少林寺心意拳與心意把源自達摩祖師,于明代已*,有少林寺后大殿錘窩為證,姬際可為清代人,故早于姬數(shù)代,不可能由姬際可創(chuàng)立后才傳入少林。
4 、從達摩祖師的故鄉(xiāng)現(xiàn)仍有點穴等古印度武術(shù)及歷代文獻資料等皆可證明,達摩祖師精通氣功武術(shù),其不會氣功武術(shù)之論實謬。
5 、雖承認達摩祖師傳心意拳,并不否認少林寺武術(shù)是*歷代高僧大德結(jié)合*武術(sh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充實發(fā)展完備這一事實。少林寺武術(shù)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
以上是幾點膚淺的認識與海內(nèi)外有識之士商磋,謬誤之處,敬請指正為幸。關(guān)于姬大師在少林寺等問題將另文討論。
少林永文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