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那個中醫(yī)針灸培訓(xùn)學(xué)習(xí)班不錯楊老師電話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
在寶寶小的時候,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把寶寶哄睡下,自己正打算休息一會時,寶寶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雙眼半睜半閉,身體發(fā)生輕微抽搐或者震顫,雙手臂、手掌、雙腳、腳趾左右對稱地向外伸張,隨即大聲哭鬧了起來。
媽媽剛將他抱起來,他又閉上了眼睛,呼呼大睡起來。寶寶一驚一乍的,弄得媽媽心神不靈,更讓媽媽煩惱不已。其實,寶寶是受到了驚嚇。通常情況下,媽媽不用太擔心。這是每一個寶寶都會出現(xiàn)的、促進適應(yīng)與生存的原始反射動作。
一、寶寶為什么容易受到驚嚇?
說到小兒易受到驚嚇的原因,還得從小兒的生理發(fā)育特點談起。
小兒的生理特點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還未發(fā)育完善,所以容易受到驚嚇,屬于正常,但還是要處理,否則就會有夾驚,進而影響臟腑功能。
所有的孩子都有恐懼心理,這在孩子的發(fā)育過程中是非常自然的現(xiàn)象。
二、引起寶寶驚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身心受到猛烈的刺激。比如:突然發(fā)生的巨響或其他異?,F(xiàn)象,如人為的恐嚇惡作劇、突然閃電及雷鳴、強風吹關(guān)的門聲,人為造成的打擊,如寶寶一直哭鬧家長的大聲呵斥、抱寶寶的家長突然高拋寶寶、突然放手導(dǎo)致寶寶墜落,從高處(床、桌子等處)落下;突如其來的巨響。
2、睡眠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比如:在移動的車上睡覺;抱在大人懷里邊走邊睡;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中入睡。
3、被強迫做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不愿意洗澡的寶寶被強行洗澡;被寶寶所認為的陌生人強行抱抱親親等。
4、被新奇的事物驚嚇。比如頭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頭一次看到軀體龐大的動物,頭一次見到轟隆隆的火車等。
5、如果寶寶缺乏某些營養(yǎng)元素(如鈣),就會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就較容易出現(xiàn)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等情況。
6、小部分寶寶因為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動靜稍大一點就會導(dǎo)致受驚。對這類寶寶更要注意,少讓他受刺激。
三、受驚后寶寶表現(xiàn)的癥狀有哪些?
1、小兒被嚇到后,睡眠時眼瞼會半睜半閉,眼球晃動頻繁或者呆滯,小手扣緊(正常是時松時緊),小舌頭不貼緊上牙膛,松散在下,或者是手心蹦蹦的跳,腦袋上的青筋暴露。有的還會夜睡不安,一驚一驚的,失眠多夢或陣陣囈語。
2、小兒被嚇到之平時癥狀新生兒被嚇到后,平時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飲食,不吮乳,有的尖聲哭鬧,驟犯驟止。
3、小兒被嚇到之身體變化癥狀新生兒被嚇到后多面色青灰、舌苔多無變化、 睫毛成蒼蠅腿狀(幾根在一起)、指紋青紫,就是寶寶大拇指下方的手掌處有個筋會變青,這是特別明顯的。有些寶寶還會表現(xiàn)為大便異常,如綠色大便。
4、有的寶寶受到驚嚇還會出現(xiàn)發(fā)燒的情況!
四、哪些孩子容易受驚嚇?
中醫(yī)來講,小兒的臟腑嬌嫩,容易受到震蕩。中焦不足,也就是平常消化能力不好的孩子,或者正處在身體狀況比較糟糕的時候比較容易受驚。
容易受驚的孩子有:正處于生病之中,包括了病后的幾天。正在經(jīng)歷分離焦慮或者恐懼中。對某個事件有恐懼的記憶……
五、嬰兒受驚嚇怎么辦?
1、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yīng)該多拍拍他,摸摸他,小孩需要時時示以親昵。媽媽應(yīng)該要和他多作肢體交流,讓他知道你是在保護它,輕輕地拍他,以你的身體為軸左右搖晃他。
2、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yīng)該多用它的語言跟他交流,雖然他還聽不懂。媽可以跟寶寶說說話,比如說,寶寶不要怕,媽媽在這里什么的。
3、新生嬰兒有肌膚之渴,喜歡被人撫摩,大人可以隔著衣服給寶寶做嬰兒按摩操,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立刻用輕柔的聲音安慰寶寶,同時進行肌膚的觸摸,如用手順著寶寶頭發(fā)輕撫或者輕拍背部。親人的聲音和肢體接觸能很快讓寶寶得到安全感,大程度地起到安撫作用。
4、換一個奇怪的姿勢抱寶寶。如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臉;也可以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摸寶寶的背。視野掉了個頭,寶寶會感覺奇怪。
5、寶寶如果缺鈣也會導(dǎo)致易驚,這種情形下就必須根據(jù)微量元素測試,科學(xué)合理地補鈣。
6、如果寶寶睡覺易驚,可以在寶寶入睡前放一點舒緩的音樂,寶寶睡熟后注意不要讓他的小手壓到胸口,寶寶驚覺時,輕輕握住他的小手,或者拍拍他的后背,給他安慰,他會很快入睡的。
六、小兒受驚嚇的推拿調(diào)理方法
1、摩揉百會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
操作:醫(yī)者用指端按或揉,稱按百會或揉百會。
次數(shù):按30~50次,揉100~200次。
作用:升陽舉陷,安神鎮(zhèn)驚,開竅明目。
2、摩揉囟門
位置:前發(fā)際正中上2寸,百會前骨陷中。
操作:指端輕摩揉本穴,稱摩揉囟門。
次數(shù):摩揉50~100次。
作用:祛風,定驚,開竅醒神。
主治:頭痛,驚風,鼻塞,衄血,解顱,神昏煩躁等。
臨床應(yīng)用:推、揉囟門能鎮(zhèn)驚安神通竅,多用于頭痛、驚風、鼻塞等癥。正常前囟在12至18個月之前閉合,故臨床操作時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壓。
3、掐揉小天心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
次數(shù):100~500次。
作用:清熱,鎮(zhèn)驚,利尿,明目。
主治: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澀,目斜視,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等。
4、掐揉五指節(jié)
位置:掌背五指指間關(guān)節(jié)。
操作: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jié),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jié)。
次數(shù):掐3~5次,揉搓20~50次。
作用:安神鎮(zhèn)驚,祛痰,通竅。
主治:驚風,吐涎,驚惕不安,咳嗽痰盛等。
5、猿猴摘果
操作:以雙手食、中指側(cè)面分別夾住患兒耳尖向上提,再捏兩耳重向下扯,如猿猴摘果之狀。
次數(shù):向上提10~20次,向下扯10~20次。
作用:利氣,健脾和胃,鎮(zhèn)靜安神。
主治:食積,寒疾,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