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中醫(yī)針灸師證怎么考需要什么條件
想了解更多請聯(lián)系夏老師電話微信 v x 同步:一.五.二.四.零.七.一.七.三.二.六
本病系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性細菌性痢疾(下簡稱急性菌痢) 的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腹痛,腹瀉與墜脹,每日大便數(shù)次至10余次,混有黏液、膿、血,可伴發(fā)熱,左下腹壓痛及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其中,中毒型菌痢,發(fā)病更為急驟,多見于2~7歲兒童,可迅速出現(xiàn)高熱、嗜睡、驚厥、昏迷與呼吸循環(huán)衰竭,須及早救治。
針灸治療本病,現(xiàn)代較早的報道見于五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已應(yīng)用針灸、電針、穴位注射等多種方法治療,并進行較大樣本的觀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創(chuàng)制了一種穴區(qū)刮療法搶救中毒型菌痢,在降熱、止痙、恢復呼吸循環(huán)衰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天樞、上巨虛、足三里。
配穴:高熱加大椎、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guān)、中脘;里急后重加關(guān)元、長強;抽風驚厥酌選水溝、十宣、印堂;呼吸衰竭酌選素髎、內(nèi)關(guān)、涌泉、大沖;循環(huán)衰竭酌選百會、水溝、十宣、素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 穴,其中上巨虛與足三里可交替輪用。配穴據(jù)癥情選用。
普通型治法:以瀉法為主。針刺略深,得氣后,緊提慢按結(jié)合捻轉(zhuǎn)反復運針,刺激強度可適當增大。留針30~60分鐘,留針期間宜多次運針,增強針感。重癥每8小時針1次,輕中癥可日針1~2次,癥狀緩解改為每日1次,直到痊愈。本病針刺恢復較快,不須計療程。下同。
中毒型治法:除用上法外,應(yīng)抓住退熱、止痙兩要點。退熱,大椎、曲池均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一般病初起用大椎,熱久者加曲池;止痙,亦宜剌血。
(三)療效評價
急性菌痢針灸治療治愈標準:(1)臨床自覺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成形;(2)大便鏡檢三次陰性;(3)細菌培養(yǎng)陰性。
針刺治療本病,治愈率在90%~。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大腸、小腸、直腸下段。
配穴:皮質(zhì)下、交感。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明顯加配穴。每次選2~3穴(單側(cè))。尋得敏感點,毫針刺入,快速捻轉(zhuǎn),盡量用病人能耐受的較強刺激,留針15~45分鐘,并間斷地作持續(xù)運針,直至病人便意及腹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癥狀重者,每日2~3次,待控制后,改為每日1次。亦可在上述耳穴穴位注射維生素B1注射液,每穴0.1毫升,每日1次,左右交替,雙側(cè)輪用。
(三)療效評價
治療110例患者,治愈率在90%左右。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二組:1、神闕;2、關(guān)元、氣海。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氣海穴旁開各4寸。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組,第1 組加配穴。神闕隔鹽灸,布鹽于臍孔厚一毫米或填滿臍孔,上置艾炷,灸2~4壯(每壯約2克左右);第2組穴用洗凈的獨頭大蒜1 枚,切成2.5~4厘米厚的4片,艾卷在離蒜片5~10厘米處以雀啄法熏灸,主穴約灸8分鐘,配穴灸2~4分鐘,均須出現(xiàn)紅暈。每日灸3~6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治療36例 ,22例獲愈,14 例配合中藥后痊愈。
頭針
(一)取穴
主穴:顳旁二線。
(二)治法
取28號1.5~2寸毫針。以15度角進針。病情急、病程短,腹瀉超過5次者用瀉法:令病人深吸氣時進針,當針刺到蜂窩質(zhì)層后,即快速捻轉(zhuǎn)推進。得氣后用力后退,如此反復運針3~5次,留針2~3小時。病情緩、病程長,腹瀉在4次以下者,用平補平瀉手法:令病人平穩(wěn)吸氣時進針,針刺入蜂窩質(zhì)層后,即以緩慢捻轉(zhuǎn)推進至得氣,再作反復運針數(shù)次,留針1~4小時,上法均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14例,結(jié)果治愈93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天樞、上巨虛。
配穴:足三里、關(guān)元、氣海。
(二)治法
藥液:以下藥液,任選一種。維生素B1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當歸注射液,注射用水。
每次選2~3穴,僅取一側(cè)。按穴位注射要求,針刺入穴,得氣后略作提插,加強針感,回抽無血,每穴按不同藥物注射劑量,分別注入0.5~1毫升。其中,注射 用水初次每穴注入0.5毫升,1 小時后再注入1~2 毫升,以后均每日1次,重者日可2次,左右交替。
(三)療效評價
統(tǒng)計108例,治愈率達,平均治療8.2日。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天樞、氣海、足三里。
配穴:神闕、曲池、長強、承山、大椎。
(二)治法
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僅用針刺法,以28號毫針快速進行,提插捻轉(zhuǎn)強刺激,不留針。如效不顯,神闕穴加拔罐,余穴留針20~30分鐘,通以脈沖電,頻率5~10赫茲,電流強度以患者可忍受為度,用連續(xù)波。一般每日1次,重者日2次。5~10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83例,一療程治愈1264例,占91.5%。余119例轉(zhuǎn)入藥物治療。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臍周1厘米處。
(二)治法
令病人仰臥,以三棱針作對角剌,剌入皮膚2~3毫米深 ,以出血為宜,用閃火法將直徑為4厘米的玻璃火罐拔在穴處,留針15~20分鐘。每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5例 ,均在四次內(nèi)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