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小寶寶在出生后可以很輕松地將小腳丫放到嘴巴里,而隨著逐漸長大,這個動作就變得越來越難實現(xiàn)了,除了久坐還有現(xiàn)代人的生活或職業(yè)習慣,使用某一邊的手和腳,久而久之造成左右不協(xié)調不平衡;因此很多朋友覺得自己的身體逐漸開啟了“渾身疼模式”,特別僵硬,認為自己不適合練習瑜伽想來,大多數(shù)人對瑜伽的認知是一定要柔韌性很好,才能練得好,我承認我以前也是這么想的。
可是后來,當我了解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瑜伽和柔韌性強弱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有時候看著一個人的身體很柔韌,體式很漂亮,可是體式究竟做正位與否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例如:一個人身體的柔韌性很好,在做體式的時候卻往往越容易忘記去在意體式正位與否。與此相反,一個身體僵硬的人身體有拮抗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習練的過程中往往會更加去注意力的方向和身體的擺放。
因此,在做體式的時候,習練者除了觀察這個體式好不好看,有沒有做成和老師“一樣”的時候,還必須知道身體每一個部分、每一塊的肌肉、每一塊骨骼應該擺放在哪個位置,應該怎么調整位置,應該怎么使其正位。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位?正位就是一個體式理想的樣子。每個人身體不一樣,每個人不同時間不同狀態(tài)的正位也應該不一樣,所以正位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不同的瑜伽體系對于身體在空間中位置的安排有不同的著重。不同的老師根據(jù)她們受到的不同傳承的影響會對這些正位原則有不同的解讀。一些體系和老師比較嚴謹,另外的體系可能在正位要求上相對不那么嚴格。就某種程度而言, 這些體系和老師都是對的,同時也都是錯的。
可能會有一些在技術層面上比另外一些更合理點,但是沒有一個正位準則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兩個身體是一模一樣的, 甚至同一個身體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在各種地方的瑜伽館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告訴課上的所有人腳要平行站立,但是你環(huán)顧一下教室就會看到教室中一半的人從膝蓋開始看上去都很不舒服。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有人的腳跟向外偏,有人向內偏,有人膝蓋超伸,有人腘繩肌緊,有人松,有人胯向左歪,有人胯向右歪,有人羅圈腿,有人腿有各種不直,總之是每個人都造物主賜予的各種光榮。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身體。永遠記?。后w式給你帶來的感覺,比它看起來的樣子重要多了。
都說做瑜伽不要和別人比,或者很費力去做一個更加完美的體式。另外一個聲音說,理想的正位就是書中展現(xiàn)的樣子、描述的樣子、努力的目標、正確的藍本。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權衡?
正位不僅僅是把體式做得很漂亮。應該是說,正位可以讓體式做起來更加安全。通常涉及到骨頭的正位,為了身體的穩(wěn)定和減少關節(jié)的受傷。
艾揚格常說,練習體式要有一些常識——肌肉要跟骨骼調整歸位,器官要跟連結組織調整歸位,身體內部要跟身體外部調整歸位,身體后部要跟身體前部調整歸位,還要把器官歸位。
瑜伽練習為什么要正位?
一、為了防止受傷
也許你可以模仿一個高難度或者簡單的體式,但是沒有正位就容易受傷。我們練習瑜伽是達到自己的期待的目的而不是受傷。所以,正位不僅僅是把體式做的漂亮,正位可以讓體式做起來更加安全。
二、更好地進階
瑜伽練習中,有一類人在練習,另一類人在模仿,他們的區(qū)別在于瑜伽正位的細節(jié)。我們只有在正位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通過加強練習來進階。
在瑜伽習練中,“正位”并不只是身體層面的平衡,還包括內在的平衡,如呼吸的平衡、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平衡、心理的平衡、意識的平衡等。當你在體式中失去正位時,不僅身體的平衡失去了,內在的平衡也無法獲得。
瑜伽中保持正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不管是瑜伽初學者還是老手,想要科學安全地練習瑜伽,這些正位原則要了解。一、骨盆 骨盆容易前后傾斜,保持骨盆中立位,有助于腰椎的延展、核心的啟動、肋骨的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