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黃金時期,注意道德的培養(yǎng)!
幼兒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期。隨著對幼兒成長的關注加深,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必須注意德、智、體、美全面的平衡發(fā)展,不應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為智育。
音樂家貝多芬曾經(jīng)說過: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錢,這是我的經(jīng)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藝術(shù)外,也是道德。 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識學問,也難以成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給孩子做人之道。
家庭德育的要求:
一、給嬰幼兒以多方面鼓勵
1歲以前的幼兒還不可能有道德判斷能力,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為。1歲以后,在孩子游戲和交往中可觀察到各種積極和消極的關系,如為搶奪玩具而表現(xiàn)的攻擊性動作,因失去玩具而放聲哭鬧,這可算是兒童道德行為的最初形態(tài)。隨著兒童咿呀學語,詞匯增多后,道德行為就同時在成人的影響下,開始逐漸強化。如當兒童表現(xiàn)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時,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 、乖等詞語給予正刺激。這個過程,就可促使兒童不斷表現(xiàn)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會十分有利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此同時,兒童很自然地會認定,成人贊許的行為是好的行為,而被成人斥責的行為是不好的行為,這就是嬰幼兒最初的道德判斷。僅僅只有好、不好兩大類而已。從兒童很小的時候起,就用合乎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對兒童以后的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有著重大意義。
二、對學齡前兒童要有明確的要求
學齡前兒童對事物已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評價,在道德行為方面,有了各種道德感的明顯表現(xiàn)。例如,大一些的孩子樂于照顧小一些的孩子,常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謙讓玩具等。然而,學齡前兒童的道德感以及被這些情感激發(fā)出來的行為雖然多是真誠的,但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時刺激所制約,需要成人對其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且,學齡前兒童在道德判斷方面,還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對于道德觀念的理解還很模糊。因此,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時,應注意,要讓孩子有實際的道德體驗。對良好行為進行仿效是這個時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說教絕難奏效。
針對學齡前兒童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的特點,家長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先樹立好的榜樣。
0~6歲孩子的大腦是一座蘊藏著巨大潛能的寶庫,睿思獨有的天賦潛能開發(fā)教學體系就是開啟這座寶庫的金鑰匙!
睿思幼兒園擁有全云南省獨有的兒童天賦潛能開發(fā)教學體系,以日本七田式全腦潛能開發(fā)為基礎,融入國際開發(fā)天賦潛能最有效的經(jīng)典游戲教學法,圍繞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以游戲的方式進行,使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接受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聯(lián)系人:黃老師
網(wǎng)址:/
學校地址:昆明市官南大道65號福達路口